▍中秋將至,應景談談餅事:到老餅舖找找理想的茶點 🍵
⠀
我愛吃傳統的中式糕餅勝過新潮的西式點心,若經年老餅鋪與時下法國甜品店咫尺之遙,我會毫不猶疑被,有點髒汙、有點油膩,而且燈光昏暗、地磚破損,那樣的面容,給吸引過去。
⠀
⠀
香港的餅家多如麻,連鎖品牌多半也從小店做起、歷史悠久,然而拼了市佔率,糕餅的手工感消失,包裝華美,逢年過節送人體面,但感覺是禮品,不是食物。
⠀
⠀
《蘋果日報》停刊前,我不時參照《飲食男女》的專訪摸索街區,新祥益餅店就是這樣來到口袋裡的。
⠀
⠀
1984 年在土瓜灣開業,1991 年遷至紅磡現址,腳跟一紮,30 年晃眼過去。除了正面的招牌,側邊掛著大大的「飽餅」兩字,「飽」通「包」,指的是西式麵包,但我自然是為了那個「餅」字而去,餅也有舊稱,在香港一般喚作唐餅,或是漢餅,相較於稱呼它們為中式糕餅,我更喜歡唐、漢的文史特徵,彷彿手中那一小塊點心,承載的是超越世紀的牽連。
⠀
⠀
初次拜訪時,率先被我放入購物車的是久仰大名卻從未嚐過的雞仔餅。雞仔餅是廣東的傳統點心,相傳由一名為「小鳳」的婢女隨手發明,小鳳在廣州的老茶館成珠樓裡工作,成珠樓後來把這款點心註冊商標,商標記號是一隻小雞,中國人常將「雞」美名成「鳳」,久而久之便被廣州人俗稱為雞仔餅。
⠀
⠀
據傳小鳳當年是手邊有什麼食材就亂揉一通,意外創造出如此繁複的滋味,甜鹹交錯,芝麻的香氣散佈期間,而新祥益的雞仔餅還加了瓜子仁,吃起來更有層次。
⠀
⠀
⠀
▍完整全文請閱|周項萱・紅磡廚事|你吃的是包裝,還是一塊真的民常好餅?➤➤ https://bit.ly/3hpAC5q
⠀
▍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#傘開計劃 —— 三款設計傘,手刀收藏 ➤➤ https://bit.ly/3yqpH13
⠀
#香港|#新祥益餅店|#月餅|#甜點|#BIOS專欄